155牧者聯署:為基督信仰的聲明
154牧師、監督及長老(二)
153牧師、監督及長老(一)
152教會按立長老的數目
151長老之職責
150新約教會長老之資格(二)長老作群羊的榜樣
149新約教會長老之資格(一)
148合神心意的長執(四)長執對傳道人
147合神心意的長執(三)長執的榜樣
146合神心意的長執(二)長執的配搭
145合神心意的長執(一)長執的資格
144豈可奪取神的物
143新歲勉言
142歲末的省思
141制度與品德
140天國為何不太平
139和平獎與和平樹
138感恩的生活藝術
137英雄與巨怪
136在祂裏面生根建造
136本土神學的創始
135宗教改革的果子
134南丘北犢
133奉獻與委身
132被騙者未必無罪
131神的以利沙在哪裏呢?
130以利亞的心志
129不能不說與趁水打劫
128真誠與內幕
127破產與免債
126愛心援手
125和為貴
124只不過一會員
123歷史的戰爭
122急速發財之鑑
121其誰崩逝
120書同文的英見真知
119盧武鉉的失足
118表現耶穌
117聖經與文字事工
116上泉與下泉
115才跟財跟材的差別
114愛心的另一面
113虐奴不如為奴
112同情與慎言
111新法煉鋼
110赫柏特的十四行詩
109有債無權
108祂不能救自己
107竊鉤與竊國
106在神面前說話
105心與信息
104富足與無求
103儉以養廉
102點燃復興之火
101新始的反思
100盼望在哪裏?
99祝文宣邁向三百
98心裏的人
97信心的腳步
96改變的開始
95生命與使命
94才幹與肯幹
93思想敬虔的奧祕
92簡未必明
91韋伯斯特與語文改革
90彌爾頓四百年誕辰
89是否不可判斷
88有感於神舟
87商品與人品
86民主與無主
85金融危機怎麼辦?
84語文的重要
83柏格理:模楷長留山巒間
82神的天平
81道德是否還有價值
80只是你不可以
79巨人的覺醒
78其爭也君子
77時代先知靜默了
76人才與器皿
75奧林匹克運動會有感
74另一能源危機
73豈止匹夫有責
72自潔或自義
71風雨過後現長虹
70蒙福之國
69異族通婚的再思
68邪教與多妻邪風
67基要派的前景
66飯碗爭奪戰
65及早醒起
64從艾可思看黑人的歷程
63真或假的信仰
62才慧與品德
61美金為何失光
60文宣興邦與喪邦
59孤獨老人的悲哀
58近代靈恩運動綜析
57與眾不同
56環境誰保?
55美國選戰壁上觀
54宗教干政的問題
53離經焉得不叛道
52信神的問題
51校園無神的結果
50達爾文陰魂不散
49僕人的畫像
48何為大國?
47新年納福
46祝福:和平與繁榮
45烏克蘭急切需要你
44天人樂歌 懼怕甚麼?
9感恩節的反思
8神要我們咬文嚼字
7網上翼報有感
6世界第一家
5品質管制與品格培育
4狄考文與中國的哈佛大學(二)
3狄考文與中國的哈佛大學(一)
2油然起敬
1奧林匹克
 牧者薦讀 104

富足與無求

于中旻


  有一個孩子,生來蠻不錯的;或者該說得更清楚些:生得挺不錯,也挺蠻的。例如,當想要某件東西的時候,照一般的規矩該說:“請給我,好嗎?”(May I have it?)因為不是誰欠他的;但他習慣的語彙常是:“我要!”(I want!)當然,他總不會有想給別人的時候。有的孩子伴就氣不過,說:“都給你好了!”他也不以為恥,受之無愧。這樣,人人討厭他。他很少有合得來的同伴。

  當然,長大了,他不再那樣說了。不過,他生活的原則仍然不變,卻也混得蠻不錯的。

  從前有個黔婁,卻是相反的。

  黔婁是著名清貧的人物。他生在齊國(今山東濟南),修身嚴謹,不求富貴。魯恭公請他作首相,他辭謝不就。齊威王想聘他為卿,他也辭不肯幹。這樣,就只好受窮了。但他安貧樂道,甘之如飴,從不貪慕別人升官發財。死後,覆體的殮衾不夠長,不是露頭,就得露腳。朋友曾西想出辦法:只要斜一些就足夠長了。黔婁的孀妻說:“邪而有餘,不如守正的不足。先生一生的原則,是守正不邪,死後也不該違背他的意願。”

  朋友們商議,該用甚麼名號稱先生。他的妻子說:“應該用康字為諡。”曾西以為“康”是富足有餘的意思;黔婁在生時衣食不足,哪能叫“康”?黔婁的妻說:“當年先生還在世的時候,辭首相而不受,是有餘貴;君王賜他財物也不要,表明有餘富。這樣說來,滿足於所有的,豈不正合‘康’的意思嗎?”

  在某城,有個貧窮人,過得是極簡樸的生活,在人看來是很苦的。到他死後,人才發現,他捐輸過很多的錢,幫助不同的慈善機構,給學校,獎助學生讀書。他自己不享受,更不浪費,也不貪求,卻以助人為樂。

  在第一世紀的時候,有個馬其頓教會,就是這樣。他們不是像哥林多那樣的富裕城市教會,他們很貧窮,還受患難,受試煉,而且受大試煉。可憐嗎?他們並沒有求幫助,求憐憫,反而幫助別人。使徒保羅以為那是個好榜樣,用來勉勵富而問題多,紛爭多的哥林多人:他們在世界方面,商業發達;在屬靈方面,有各樣恩賜,只是富而不足,各人為自己,又打官司,搞內爭。使徒告訴他們,一個想到別人的教會,才會有快樂:

弟兄們,我把神賜給馬其頓教會的恩告訴你們,就是他們在患難中受大試煉的時候,仍有滿足的快樂;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林後八:1-2)

  這是真正的富足,是由於神的恩典:因為有“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詩二三:1)

  如果沒有這位創造萬有,掌管萬有的牧者,就缺乏而爭攘了。

  人類社會有“你的”和“我的”之分,為了要把本不是我的,變成我的,就必須互通有無,產生了經濟行為,這並沒有甚麼不對;不過,如果一直覺得自己所有的不夠,還要再多,無限無止的擴張自己的慾望,那就有些問題了。如果許多人這樣,那就非發生爭奪不可。

  年來世界經濟衰退,不少億萬富翁,一夕之間破產。真正造因之源,不是別的,正是人的貪婪。

  先知以賽亞,說到當時猶大國的社會狀況:

他們的尊貴人甚是飢餓,群眾極其乾渴。故此,陰間擴張其欲,開了無限量的口,他們的榮耀,群眾,繁華,並快樂的人,都落在其中。(賽五:13-14)

  那個經濟掛帥的社會,人都變得像陰間一樣:上層社會的領導人,本來是富而且貴的,他們如同餓狼,一般人民,也並不都窮得吃不上飯的,卻像是連水都沒得喝的人,十分的乾渴,驅使他們去貪,去搶,去強取豪奪。這種文化型態,就是陰間文化。陰間只能產生陰間。原來他們並不是缺乏甚麼:他們有榮耀,有豐富,有繁華,也追求享樂;他們為自己造出陰間,自己落在其中。當然,他們不僅造成了經濟風暴,還加上利息,就是政治悲劇。

  耶穌到世上來,不是為解決人民吃飯的經濟問題,而是解決更深的基本問題,就是生命裏面的飢渴。

耶穌說:“我是生命的糧。到為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六:35)

  屬世的聰明,市場經濟的方案,是消費刺激生產,叫你越飢渴越好,大家飢渴,消耗,造成生產和財富,但長久的不知足,並不會有喜樂。你我都有過那樣的經驗,飢渴是最不快樂的。惟有基督,可以使人滿足。

  好幾年來,就有人警告,消費的經濟,是個大泡沫,可以搞得很大,但缺乏實質,終久會破滅的。現在,泡沫果然破滅了,這就是所謂經濟風暴,世界性的衰退。追根究柢,這經濟風暴,是人不知足的心造成的。

  從各種新聞傳播,我們看到,聽到,夠多泡沫破滅的事實;也知道,豺狼面目被揭露,那些富豪,是靠欺騙起家,把自己的好生活,建立在別人的財亡家破上面,從東到西,都有人自殺!另一方面,相信我們也都知道,知足可免受害的事實:如果聽起來太好的,滿足人貪心的,就是太好的事,難是真的。

  魔道富(Bernard Madoff)是當代的美國富翁;不過,他如何致富,是個問題。但這似乎是第二個“鍍金時代”(Gilded Age)中,攫取財富,不擇手段,沒有原則的物質主義,還是受人追捧的對象。經濟風暴,刮去了他的面具,發現他騙取了人民五百億美元!這麼多的錢,多得不可想像,如果他也可以算是人的話,該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騙局!錢,哪裏去了?不勞費心;有些人為失錢自殺了,他卻會過活得很好的。

  這叫我們想起另一位名人。

  龐積(Charles Ponzi, 1882-1949),1882年三月三日生於意大利,正在“鍍金時代”;雖然其生也晚,趕不上了,他於1903年移民美國。

  1919年,發起“老鼠會”計畫,招收人繳費入會,應許投資可獲急速的厚利,三個月的“利潤”高達百分之四十。七個月之內,貪得的會員們,如蠅逐臭,如蟻附羶,達到三萬人,以為是致富的福音,實在是入了他的鼠檻。其實,他的手法,是把招來新會員的“投資”,付給舊會員的“利潤”;原來他並沒有甚麼公司!

  1920年,終於捉襟見肘,東窗事發,成為5247號監犯。

  後來呢?1949年一月十八日,安然崩逝,在歷史上留下他的大名,稱為“Ponzi Scheme”,揚名後世。

  如果心靈沒有缺乏飢渴,不懷貪心,就不至於受騙,至少減低被騙的機會;如果還是被騙了,也該知道,那總比騙人好。

  同時,在經濟風暴中,信徒有機會,援助在困窘中的人;在困窘中的人,更有機會學習奉獻。使徒保羅舉馬其頓教會的榜樣,說出“多種多收,少種少收”的蒙福原則。這仿佛是說:在饑荒的時候,不要顧眼前,不捨得下種,或把種子吃掉,要憑信心播下種子,等候恩雨臨到。

  不可窄心吝手,抓緊錢囊!要在風暴中,像在船上的保羅一樣,作出信心的見證。阿們。

2009年3月15日

選自:金燈臺《週中信息》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