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年輕互相寄卡片,表示愛意深長。
想不到,日本天皇的發言人,不是向誰示愛,而是公開表示,天皇老人家並不再神化,也需要愛:老人家希望太子夫婦,遵守2006年對陛下的諾言,多幾次帶六歲的孫女兒,來省視老人家。新聞界好像是在挑剔,指出:皇太子伉儷在一年中,只絜孫女來皇宮十五次,而且多是有特別節目;相對的,皇次子夫婦則有省視四十五次的紀錄。並且不忘表示,皇太子妃沒有生男嗣;皇次子則有男嗣。言外之意,我們可不管。
含飴弄孫本來是老人的樂趣,幾乎是應享的權利;現在“省視權”好像是恩惠,操在後代的手裡。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慘敗,天皇是神之子的神話不再流行,老皇並未“人老珠黃不值錢”,雖然過了最受歡迎的年紀,老皇並不缺乏人照顧,還是有國,有家有業階級,孫女來省自不會白跑,但卻望之不至,已是夠可憐的了。當然,太子賢伉儷,不必為飯碗憂慮,絕用不著雙雙出外打工,披星戴月的每天兩頭忙,也不至於缺乏交通工具,唯一的問題,該是出於心的問題。況且天皇是僅有的一人,仍然是這樣的處境,其他許多還遠不如天皇的老人,暮年心境如何,該有多麼的孤獨可憐,就不難想見了。
有個過時的名詞,叫作“孝心”。雖然沒甚麼現金價值,卻也不一定需要現金。如果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鰥寡孤獨者皆有所養”,日本皇族還該努力有好表現,才可以為臣民的表率。
在工商業化社會,隨著科學和功利主義的得勢,“孝”的沒落,是普遍現象。
可是,新約聖經教訓我們:
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 (弗六:1,2)
“理所當然”,是表示天然的,合理的,不僅舊約十條誡命中,科定兒女的本分,也是最自然的事。各地,各方,都是如此,可謂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律。人的本性和深植在裡面的是非之心,也都告訴我們,孝敬父母是兒女當盡的本分。如果誰不信,可以自己測知:你是否願意兒女孝敬你?如果是,那麼就應該自己孝敬父母。實際上,世界上儘管是最不孝的人,也願意他的兒女孝敬他。這樣,證明孝的客觀價值存在。
從前有位智慧的好官,仿佛是鄭板橋。在卸任的時候,鄉紳父老依依遠送,問他有甚麼訓示。官諭:“回家去,待父母像兒子一樣!”群眾相顧愕然。細思才明白簡單的真理。當然,他所沒說到的是:“事父母,色難。”至於古老的教導,如“二十四孝”中,嚴冬臥在冰上求鯉,而不去鑿冰釣魚;割股奉親,而不試著羅鳥掘鼠,是類似自虐狂的愚昧行動,應該嚴禁傳播。
當然,除了十條誡命之外,現代社會中,沒有哪個國家,規定如何施行孝道。照人性來說,卻是不可或缺的。不過,即使在古時宗族制度的壓力下,也不能保證真誠的孝道。
依中國傳統,清明是思念祖先的時候,盛行到先人墓地掃墓。但這種體制有多少誠意在內呢?有一首詩,含蓄而說得夠清楚:
清明 高菊卿
南北山頭多墓田 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 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塚上 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 一滴何曾到九泉
詩人說,人在世的時候,應該醉飲歡樂;到死後,後人焚紙奠祭,以至號慟泣淚有血,都等同兒戲,不能當真的。這是沒有永生盼望的人,真實的悲哀。
其實,不要說身後寂寞,生前的照顧,也難得週全。有皇族身分的,到底是僅有的少數;他們為不著為吃著栗碌,才感覺需要兒孫繞膝,以慰老懷。其餘的老百姓,能夠衣食供應無缺,老來不憂凍餒,已經夠滿足的了,何敢奢求?
至於實行社會救濟的國家,孩子是國家所有,老人由國家照顧,家庭制度即使不完全破失,也淪至次要的地位。老人的處境,往好處說,是頗不安樂,從前對長輩的尊崇和威嚴,早就一去不返了。有的更把孩子當作有價值的投資,把老人當作無用的廢物,僅有的剩餘價值,是為孩子們服務。看到老人們蹀躞巴結,用力推挽著車子,像挽輦事奉皇帝的那副可憐相,如同老萊子綵衣娛親的新翻版,不但滑稽,可叫人難過了。孩子是寶貝,老子是累贅!
聖經的教導,不是看老人失去生產力,也就對他們失去應有的尊敬。聖經說:“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華。”(利二0:32)又說:“白髮是榮耀的冠冕,在公義的道上,必能得著。”(箴一六:31)
神在老年人的身上,有更多的恩典,有更多的經歷,可以指教後來的世代,使他們繼續敬畏神,遵行祂的道。這比生產資源有更大的價值,是社會安定進步的力量,不可忽略的。
基督徒不僅要看顧自己的父母,也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因為世界上有許多需要照顧的人。
據說,在美國,有相當多的獨居老人,悽然無靠,沒有誰著意;到靈魂離開軀殼而去,門口報紙堆積,或社會安全金久無人領取,甚至鄰居聞到遺軀腐化的臭氣,才發現其人已經不在了。有的則在夕照殘暉中,渴望有人可以談話,以慰寂寥;有的要付費打電話,同人談天;也有的不幸被欺騙,誤以騙徒為同情者。幾年前,有人發明在窗口挂上一條木魚,表明需要人援助。這都顯明老人處境的可憐。
基督徒要表現愛心,用不著跑太遠,可能就在自己家裡,或是只要過街到對門人家,就會發現孤獨的老人,伸長了脖子,等待久沒來看顧的孩子們。他們需要的,是慷慨施予的愛心。在這個自私的世代,特別是難能可貴。
願主的愛充滿苦難的人間,使老人得到照顧,直到“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如同水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賽一一:9)阿們。
2008年4月6日
選自:金燈臺週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