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牧者聯署:為基督信仰的聲明
154牧師、監督及長老(二)
153牧師、監督及長老(一)
152教會按立長老的數目
151長老之職責
150新約教會長老之資格(二)長老作群羊的榜樣
149新約教會長老之資格(一)
148合神心意的長執(四)長執對傳道人
147合神心意的長執(三)長執的榜樣
146合神心意的長執(二)長執的配搭
145合神心意的長執(一)長執的資格
144豈可奪取神的物
143新歲勉言
142歲末的省思
141制度與品德
140天國為何不太平
139和平獎與和平樹
138感恩的生活藝術
137英雄與巨怪
136在祂裏面生根建造
136本土神學的創始
135宗教改革的果子
134南丘北犢
133奉獻與委身
132被騙者未必無罪
131神的以利沙在哪裏呢?
130以利亞的心志
129不能不說與趁水打劫
128真誠與內幕
127破產與免債
126愛心援手
125和為貴
124只不過一會員
123歷史的戰爭
122急速發財之鑑
121其誰崩逝
120書同文的英見真知
119盧武鉉的失足
118表現耶穌
117聖經與文字事工
116上泉與下泉
115才跟財跟材的差別
114愛心的另一面
113虐奴不如為奴
112同情與慎言
111新法煉鋼
110赫柏特的十四行詩
109有債無權
108祂不能救自己
107竊鉤與竊國
106在神面前說話
105心與信息
104富足與無求
103儉以養廉
102點燃復興之火
101新始的反思
100盼望在哪裏?
99祝文宣邁向三百
98心裏的人
97信心的腳步
96改變的開始
95生命與使命
94才幹與肯幹
93思想敬虔的奧祕
92簡未必明
91韋伯斯特與語文改革
90彌爾頓四百年誕辰
89是否不可判斷
88有感於神舟
87商品與人品
86民主與無主
85金融危機怎麼辦?
84語文的重要
83柏格理:模楷長留山巒間
82神的天平
81道德是否還有價值
80只是你不可以
79巨人的覺醒
78其爭也君子
77時代先知靜默了
76人才與器皿
75奧林匹克運動會有感
74另一能源危機
73豈止匹夫有責
72自潔或自義
71風雨過後現長虹
70蒙福之國
69異族通婚的再思
68邪教與多妻邪風
67基要派的前景
66飯碗爭奪戰
65及早醒起
64從艾可思看黑人的歷程
63真或假的信仰
62才慧與品德
61美金為何失光
60文宣興邦與喪邦
59孤獨老人的悲哀
58近代靈恩運動綜析
57與眾不同
56環境誰保?
55美國選戰壁上觀
54宗教干政的問題
53離經焉得不叛道
52信神的問題
51校園無神的結果
50達爾文陰魂不散
49僕人的畫像
48何為大國?
47新年納福
46祝福:和平與繁榮
45烏克蘭急切需要你
44天人樂歌 懼怕甚麼?
9感恩節的反思
8神要我們咬文嚼字
7網上翼報有感
6世界第一家
5品質管制與品格培育
4狄考文與中國的哈佛大學(二)
3狄考文與中國的哈佛大學(一)
2油然起敬
1奧林匹克
 牧者薦讀 8

神要我們咬文嚼字

于中旻


  祂對我說:“人子啊,要吃你所得的,要吃這書卷,好去對以色列家講說。”於是,我開口,祂就使我吃這書卷。又對我說:“人子啊,要吃我所賜給你的這書卷,充滿你的肚腹。”我就吃了。口中覺得其甜如蜜。祂對我說:“人子啊,你往以色列家那裡去,將我的話對他們講說。”(以西結書第三章1至4節)

  如果你說誰就是喜歡咬文嚼字,他不歡喜的可能性為多,因為這不算是褒揚的話。中國人是如此。

  不過,在這裡我們看見,神要祂的僕人吃下書卷,然後才可以作先知,傳講預言。我們很可以確知,神是要他真的“咬文嚼字”。不咬,不嚼,怎麼能吃?豈不成為吞下去?

  自然的,真實的“咬文嚼字”,是自然的需要,也是最合理的事。今天華人教會傳道人的問題,是沒有吃下神的話。

  甚麼是咬文嚼字呢?就是認真的,咀嚼細味,咽下消化,神言語的意義,以吸收屬靈的營養,得以滋長進步。因為文字含有意義,不是隨便以為得著就行了,正如食物不能粗略的吞下。更有人更改了字義,增加了傳通的困難,故意誤導人;如果不加分辨,很容易上當受損。沒有神的話,也就無道可傳。

  且舉幾個常見的例子:

  “奉獻”一詞,在華人教會中通行了許多年。我們習用既久,不覺察先賢譯經選字的智慧和苦心。近年有人改用了“委身”代替,許多人以新為尚,接受了,慢慢用開來。我起初只覺彆扭,而且誤意。因為只要查查字典,就知道“委”是置或託的意思,女子“委身”是嫁給人;如果年紀大幾歲的女子,會給人誤會是急於自媒。實在要不得。但仔細一想,問題更要大些:原來現代人不明白“奉獻”的意義。奉獻不僅是獻金,更是獻人。而且奉獻是有宗教背景的。奉獻的基本意義是向神獻祭;一個相關的詞是犧牲,意思是祭物,把牲畜殺了獻上。這樣,現在的華人教會青年一代,大部分不曉得奉獻和犧牲的意義,是自然的結果,能夠不說是損失嗎?

  “崇拜”是另一個通用的詞,也是顯然的錯誤。奇怪的是中文聖經譯得正確,奈何華人教會少有人著意。中文分譯“敬拜”,“禮拜”,“崇拜”,各有不同的涵義:敬拜指對神的事奉;禮拜指外表的禮儀(約四:20徒八:27來九:1,9);崇拜則特指錯誤的:“崇拜牛犢”(何一O:5),和“用私意崇拜”(西二:23),是聖經中僅有的二次,都是不好的。所以敬拜是正確的,崇拜是錯誤的,禮拜是外面的和中性的。很容易分別,我們也該慎重分別。

  “教會”是信的人的集合稱,是主寶血所買來的。所有的團體,在用量詞的時候都該只稱“個”,如:多少個團體。近幾十年來,流行了稱幾“間”教會;“間”只是用於建築物的量詞(一座建築的部分為間),就是把信的人轉移到物質的建築上。這影響了信徒注意的中心,是一項可悲的錯誤。

  “事奉”和“服事”分譯,也表現和合譯本認真及智慧。事奉明顯是對上,所以用事奉神;但服事也是對上的意思(見論語“泰伯”),為甚麼聖經說信徒彼此服事呢?因為聖徒同有一位元首在天上,作在弟兄中最小的一個身上,就是作在主的身上了。近年有人把“服事”改為“服侍”,那完全是另一回事:“服侍”是卑者對尊者,侍在近旁,如:“親侍湯藥”等;所以對人在這種情形下可以用,對神則完全幫不上忙了。

  “團契”(Koinonia)是個很好的字,含義豐富,是在和合譯本以後才流行的;但不僅是聚會的意思,也表示分享,同甘共苦,交通,並肩作戰等意義,翻譯得也很好,值得我們思想並踐行(有另文討論)。

  這裡所舉的,只是有關生命和敬虔的事。如果我們在讀經的時候,靜下來細嚼默想,就可以得到靈裡的長進。這是正確咬文嚼字的結果。

  咬文嚼字不止是讓我們討論,而是給我們正確的認識,使我們行當行的路。這就是吃下書卷必有的經過,是作先知,傳神的話必須有的經歷。神告訴祂的僕人要:

  享受主話。“吃在口中其甜如蜜”。咬文嚼字,才可以享受得到,食而知味。囫圇吞棗,哪裡會覺得甜?所以在讀經的時候,盼你會細加咀嚼品味,不可枉過機會。英國哲學家曾任首相的貝肯(Francis Bacon, 1561-1626)說:“有的書可以淺嘗,有的書可以粗吞,少數書可以咀嚼消化;有的讀為好奇;有幾種要全讀,勤讀並留意。有的讓秘書去讀;有的叫別人讀了作摘要報告。”雖然只有相國大人能這樣作,但聖經不能叫別人代讀,連叫教牧代讀也不行,是必須親吃,精讀勤讀。

  咬文嚼字只是開始,但還不夠,還要吃下去,才可以成為力量。

  充滿肚腹。神吩咐祂的僕人,不僅要吃,還要吃得飽,以至滿肚子都是經過消化的神的話。清朝名將左宗棠,有一次撫著肚子,問他的部將幕僚,知不知道裡面裝的是甚麼。有的說是燕窩魚翅,有的說是美酒佳餚。左公笑著說:“這裡面是滿腹經綸!”這話含著多少豪氣,多少傲氣!但如果是實在話就好了。今天神的僕人,該自問肚子裡裝些甚麼東西。腹中空虛胸無點墨,是可憐的,難以按時分糧;就是裡面滿了世學,顯學,而沒有靈裡的豐富,不是像以西結或耶利米一樣,把神的話充滿肚腹(耶一五:16),就不能傳出神的信息,作時代的先知,供應人的需要。歷代神所重用的僕人,莫不是對神的話充分熟悉,而不是講些笑話,把糠秕混作糧食欺騙人。

  傳揚預言。傳道不是靠耍嘴皮子,講故事,討群眾歡喜,就可以混下去;而是以生命作主復活的見證,作人所不歡迎的工作。這樣,就必須有神的話充滿在裡面,才能夠頂得住外面來的各樣壓力,而且能“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林後一O:4)因為吃下了神的書卷,使人裡面有力量,絕不是外強中乾,也不是敗絮其中,而是成為能力,自己站立得穩,並為主打美好的仗。

  神知道我們任務的重要,和所面對的艱險,困難。因此,在差遣祂的僕人出去工作以前,要先給他吃,不是要他枵腹從公。所以我們可以說,神僕人工作成敗的關鍵,在於能否真正“咬文嚼字”,懂得吃下神的話的藝術。

  神是創造自然的神,也是設立律法的神。研究自然科學,要注意定律,留心課本的一字一句;因為這些定律,是經過觀察試驗發現的。研究法律的人,要注意法典的一字一句。醫生要咀嚼思想醫學上的理論和實踐,謹慎執行。宗教是關乎人靈魂和永生的事,該如何的加倍留心!

  古代教父,包括奧古斯丁(St. Augustine, 354-430)解釋神吩咐以色列人食物的條例:“凡蹄分兩瓣,倒嚼的走獸,你們都可以吃。”(利一一:3)認為蹄分兩瓣表明知而能行;倒嚼是反復思想神的話。

  聖經又說:“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一:2)這是說,人如果真正愛神的話,就必然咬文嚼字,仔細記在心裡面,才可以“晝夜思想”。這不是胡思亂想,而是充滿神的話,默想神的話,扎根在神的話上面。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是說:只學習而不反復思想,將昏昏而無所得;只自己默想而不學習,是危險的。孔子自然沒有神特殊的啟示;但他論學習的這番話,確是合於真理。我們應當在聖靈引導之下,如此學習神的話。

  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2004年三月,刊載有訪問阿米尼亞(Armenia)教宗克瑞金二世(Karekin II)的報導。在他的辦公室門邊,有塊黑色大理石碑,上面有三十六個金嵌的字母。教宗說:“這是三十六名戰士,永遠領導我們得勝。”他是指聖麥思路(Mesrob Mashtots, c.350-440),把福音傳到那裡,為他們制訂了文字,並把聖經翻譯為當地方言,使阿米尼亞成為基督教國家。“麥思路教我們向神說話,給我們民族的特徵,使我們的國家得以存續。”因此,阿米尼亞經歷了許多次殘酷的屠殺,而仍然保持獨立的文化。

  依照教會傳統,九月三十日,是定為記念文宣聖徒耶柔米(St. Jerome, in Latin, Eusebius Hieronymus, c.347-420)他把聖經翻譯成通俗拉丁文Vulgate,為羅馬教會定為歷來通用的正式譯本,是他一生的鉅大貢獻。我們記念這位屬靈和文化上的偉大聖徒,應該認真重視神的話,好好的讀,想,努力的傳揚,使“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充滿全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哈二:14)

  簡單說,要“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二:15),神的僕人先要自己“明白聖經”(提後三:15),也就是“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猶:20),才可以造就別人。

  願我們不要只把咬文嚼字當作負面的語詞,而要正確的運用在神的話上面,吃下書卷,說出預言,供應這世代的人。

2004年11月7日

選自:www.AboutBible.net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