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牧者聯署:為基督信仰的聲明
154牧師、監督及長老(二)
153牧師、監督及長老(一)
152教會按立長老的數目
151長老之職責
150新約教會長老之資格(二)長老作群羊的榜樣
149新約教會長老之資格(一)
148合神心意的長執(四)長執對傳道人
147合神心意的長執(三)長執的榜樣
146合神心意的長執(二)長執的配搭
145合神心意的長執(一)長執的資格
144豈可奪取神的物
143新歲勉言
142歲末的省思
141制度與品德
140天國為何不太平
139和平獎與和平樹
138感恩的生活藝術
137英雄與巨怪
136在祂裏面生根建造
136本土神學的創始
135宗教改革的果子
134南丘北犢
133奉獻與委身
132被騙者未必無罪
131神的以利沙在哪裏呢?
130以利亞的心志
129不能不說與趁水打劫
128真誠與內幕
127破產與免債
126愛心援手
125和為貴
124只不過一會員
123歷史的戰爭
122急速發財之鑑
121其誰崩逝
120書同文的英見真知
119盧武鉉的失足
118表現耶穌
117聖經與文字事工
116上泉與下泉
115才跟財跟材的差別
114愛心的另一面
113虐奴不如為奴
112同情與慎言
111新法煉鋼
110赫柏特的十四行詩
109有債無權
108祂不能救自己
107竊鉤與竊國
106在神面前說話
105心與信息
104富足與無求
103儉以養廉
102點燃復興之火
101新始的反思
100盼望在哪裏?
99祝文宣邁向三百
98心裏的人
97信心的腳步
96改變的開始
95生命與使命
94才幹與肯幹
93思想敬虔的奧祕
92簡未必明
91韋伯斯特與語文改革
90彌爾頓四百年誕辰
89是否不可判斷
88有感於神舟
87商品與人品
86民主與無主
85金融危機怎麼辦?
84語文的重要
83柏格理:模楷長留山巒間
82神的天平
81道德是否還有價值
80只是你不可以
79巨人的覺醒
78其爭也君子
77時代先知靜默了
76人才與器皿
75奧林匹克運動會有感
74另一能源危機
73豈止匹夫有責
72自潔或自義
71風雨過後現長虹
70蒙福之國
69異族通婚的再思
68邪教與多妻邪風
67基要派的前景
66飯碗爭奪戰
65及早醒起
64從艾可思看黑人的歷程
63真或假的信仰
62才慧與品德
61美金為何失光
60文宣興邦與喪邦
59孤獨老人的悲哀
58近代靈恩運動綜析
57與眾不同
56環境誰保?
55美國選戰壁上觀
54宗教干政的問題
53離經焉得不叛道
52信神的問題
51校園無神的結果
50達爾文陰魂不散
49僕人的畫像
48何為大國?
47新年納福
46祝福:和平與繁榮
45烏克蘭急切需要你
44天人樂歌 懼怕甚麼?
9感恩節的反思
8神要我們咬文嚼字
7網上翼報有感
6世界第一家
5品質管制與品格培育
4狄考文與中國的哈佛大學(二)
3狄考文與中國的哈佛大學(一)
2油然起敬
1奧林匹克
 牧者薦讀 102

點燃復興之火

于中旻


  有話說:“一支鐵鑰匙,可以開啟金庫。”卑賤輕微不足道的人物,也會是啟動大事的關鍵。

  當以色列被亞蘭軍隊圍困,遭饑荒瀕臨滅絕的時候,四名受人鄙視,遭分隔,冷落的痲瘋病人,發現敵軍逃遁,向城中報信,扭轉了全國的命運,帶來了豐富和復興。(見王下七:3-16)

  如果我們看教會歷史上的大復興,以為是某些屬靈偉人的英雄作為,那不僅違背事實,也偷減了神的榮耀。

  十九世紀的教會復興運動,慕迪(Dwight L. Moody, 1837-1899)是大為神用的器皿,藉着他,復興的火焰燃遍了大西洋兩岸。在他芝加哥的聚會中,慕迪清楚看見,有兩位姊妹為他禱告;在慕迪問起的時候,回答:“因為你缺少上面來的能力!”慕迪說:“將來到天上,這為人洗衣服的婦人,所得的賞賜可能會比我更大。”

  使徒保羅恩賜更多,能力更大,是主特選的器皿,有過被提到三層天的經歷。但他在寫給教會的信中,要求記念他和同工:“為我們禱告,求神給我們開傳道的門,能以講基督的奧祕。”(西四:3)又說:“請你們為我們禱告,好叫主的道理快快行開,得着榮耀。”(帖後三:1)

  使徒能夠保持謙卑,是基於他認識不是憑自己作甚麼事。雖然他受主的使命,作改變人類歷史的偉大工作,自然表面看來,是他在工作,但實際上是集體的事奉,是許多人的禱告托着他,推動神的手工作;而且是許多人同工,絕不能夠自我逞英雄。使徒之所以為使徒,在於其知道工作是主的,承認是主在作工;藉着禱告,主開門,主開祂僕人的口,也感動人的心,使人能夠接受主的道,福音就是這樣傳開的,惟有主配得榮耀。
  
  如果我們只看人的工作,把人捧作明星,也就把講台變作舞台,實在是世俗化的看法,作法,是危險敗壞的開始。

  從另一方面看,當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在利非訂與亞瑪力人交戰。摩西年紀已老,吩咐約書亞揀選精兵,在山下英勇搏鬥。那麼,領袖摩西自己作甚麼呢?他沒有赴前方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卻手裏拿着神的杖,同亞倫,戶珥,上了山頂。

  不過,摩西不是置身事外。他舉手禱告,以色列人就得勝。

  十八世紀,美國立國以前,曾有屬靈的“大覺醒”,歷史上記載,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 1703-1758)名字家喻戶曉;七次遠渡重洋來自英國的威特腓(George Whifield, 1714-1770),大有能力的講道,震動了昏睡的美洲殖民地;但據威特腓自己提到,那次復興的關鍵人物,是名聲不彰的改革宗教會牧師腓林皓生。

  腓林皓生(Theodore Jacobus Frelinghuysen, 1691-1748),出生在德國,受敬虔派信仰的影響。曾在兩個荷蘭改革宗教會任牧,渡洋到美洲殖民地後,在紐澤西洛瑞潭河谷(Raritan Valley)改革宗教會任牧職,大約從1720至1747年。

  腓林皓生注重生命敬虔,反對虛華禮儀,講道極有能力;他的教導強調歸正和內裏更新的重要,認罪悔改,靠賴聖靈,要求在信徒有個人歸正的確據,作為加入團契聖餐的條件。有些信徒對他嚴格執行教會紀律,感到不滿;但他不顧人的反對,不討人的喜悅,建立東岸中部的教會,復燃起清教徒衰微將要熄滅的火焰,直到他離世後仍然繼續下去。

  吉爾柏.滕乃特(Gilbert Tennent, 1703-1764)是受腓林皓生影響的重要人物之一。生於愛爾蘭的阿瑪郡(Armagh),幼年隨作聖公會教牧的父親威廉(William Tennent, c.1673-1746)到賓錫維尼亞,並在父家的“木屋學院”(Log College)接受神學教育,1725年獲耶魯大學贈予M.A.學位。次年,受新伯樂司邑(New Brunswick,N.J.)長老會之邀,出任教牧,並獲非拉鐵非長老大會按立。在那裏,與荷蘭改革宗的復興佈道家腓林皓生相識,受到持久不可磨滅的影響,追隨他敬虔的靈性榜樣,效法他傳福音的熱誠,講道嚴詞斥責當時教會不冷不熱,安於現狀的作風,主張必須重生的經歷,和品德的更新。

  1739年,滕乃特遇到巡迴佈道的威特腓。年長十多歲的滕乃特,謙卑的追隨屬靈的兄長,威特腓約他同接受新英格蘭地區教牧的邀請,到波士頓和附近約二十個城鎮,旅行講道約三個月之久,極其成功,到處有聖靈的大能同在,印證他的工作,風行草偃,匯成有助於“大覺醒”運動。威特腓稱他為“雷子”(A Son of Thunder),確也是與他性格相稱,可謂實至名歸。1740年三月,滕乃特在諾廷罕(Nottingham)講道:“未悔改歸正教牧的危險”,斥責那些教牧,是假冒為善,和引導人走入歧途;結果,引起爭議,以致教會分裂。雖然那是出於善意,為主道熱心,但未必是真智慧,而且不免有些自以為義。晚年的時候,他深自省察,一改過激的言行,改以愛心包容,勸導教會維持和睦。

  人類社會的傾向,是獎勵英雄,追隨領袖。造成的結果,是人人想作“人上人”,不肯腳踏實地的工作。甚至不擇手段,踏着別人的頭頂爬上去。至於基層工作,沒有誰願意作。其實,巨大的船沉沒,可能失於錨鍊一個環節的斷絕;龐然機器的失靈,往往肇因於一枚螺絲釘出事。所以,沒有甚麼是微小不重要的,總要各自盡責,努力共赴。

  一個交響樂團演出的成功,不在於有限幾個人的傑出表演,不是某個人的英雄事蹟,而是共同協作的成績,在於各團員合作無間,不能東張西顧,比較各人操作樂器的不同,聲調的差異,而是集中精神,仰望指揮者的手,才可以奏出和諧的韻律。同樣的,教會的興衰,在於各成員一致負責盡職,連於元首,行事為人,都要是榮耀主。

  這樣,我們就不會看不起任何人,以為他是不足輕重,可有可無的,否則你就不能真正關心人,為他禱告。聖經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一二:3)所以,基督徒沒有個人的雄心,唯一的願望,是要成就神的旨意。

  願我們大家安於卑微,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愛人。願我們看見人人有此覺醒,復興就必臨到。阿們。

2009年3月1日

選自:金燈臺《週中信息》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