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可以令人迷失,尼希米修建城牆,以為成功在望,卻萬萬想不到的,是內憂引起怨言,正是與金錢有關。
- 患不均、生怨言(尼5:1-5)
5:1,有百姓和他們的妻大大呼號,「城牆修完了,共修了52天」(尼6:15)。這時間不是農忙,修築城牆對生產的影響並不是很大。百姓發哀怨,第一,是因為「兒女人口眾多」(2節)。明明「生養眾多」是神對回歸百姓的祝福(結36:11),以往耶路撒冷是大城,現在回歸後城市縮小了,需要大量人口建設復興,但現在人口多了反成了窮困的原因。第二,是有田地和葡萄園的典當渡日,用以充飢(4節),第三,有些是典當田地去「給王納稅」(4節)。貧困令他們的田產已經歸到別的猶大人或外邦人(5節)。歸根結底,原來神的祝福並沒有減少,只是人沒有用神給予的有餘去幫補弟兄的不足。今天,我們教會裡面或許沒有甚麼物質需要的,可是神明明以教會肢體為「家人」,又怎能「漠不關心」呢? - 尼希米的處理(尼5:6-13)
尼希米在第7節,他「心裡籌劃」,是向神禱告,尋求神的幫助,認定神所喜悅的方式去處理。神要求百姓借貸給弟兄,目的是為了「向他鬆開手,照他所缺乏的借給他,補他的不足」(申15:8),而不是牟利,所以不可「向弟兄取利」(申15:7)。結果,「難免我們的仇敵外邦人毀謗我們。」(9節)這是人對神的敬畏、對律法的遵行出了問題。尼希米立即要他們還息,還要「抖著胸前的衣襟」(13節),是要起誓守約。今天,對於得罪我們的肢體,我們要饒恕(太6:15)。可是,今天的教會,有沒有遵行主的話呢? - 廉潔自守(尼5:14-19)
有了特權特別容易腐敗,可以公器私用,我們就容易跌進這陷阱。尼希米在12年省長中,並沒有象從前的波斯省長那樣「吃省長的俸祿」(14節)、因會「加重百姓的擔子」(15節)。尼希米說:「但我同敬畏神,不這樣行,」。他對屬世的事物毫無戀棧,不但放棄當得的「俸祿」,也「沒有置買田地」(16節)。反而,尼希米私下將積蓄可以供養150人(17-18節)。尼希米早已看輕地上的一切名利,單單看重神的「紀念為這百姓所行的一切」和「施恩與我」(19節),他尋求屬天的福氣,所以他能放下屬地的物質。
尼希米是為了神的名聲,以及他愛百姓,同樣,我們今天也要信仰實踐到生活之中,信行合一,愛神、愛教會、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
保羅說:「我並不是缺乏再說這話,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腓立比書4:11-13)環境是要我們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環境。我們不變是因為不忘初心,尼希米尊重神,站穩在神的一方,如果你都能夠長期站穩,不忘初心,試問有這種討神喜悅的心,願意愛我們的教會,願意傳福音,神的家豈能不復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