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3日

信心的調整

陳志明長老 講

經文:馬太福音 15:21-28

由於受到法利賽人和文士的攔阻(15:1、12),耶穌退到了推羅、西頓這個外邦人的地方,留意在猶太人的眼中,外邦人被認為是不潔的,何況是以色列人敵視的迦南人。對於多數是加利利人的門徒來說,耶穌藉這次到外邦宣教的體驗,開闊門徒視野和胸懷,是門徒訓練的重要一課。

在15:22-23記載了第一段對話,婦人因「女兒被鬼附得甚苦」而求主,原來耶穌的名聲早已傳遍敍利亞(4:24),這婦人以“主阿,大衛的子孫”稱呼耶穌,可能是聽過耶穌是彌賽亞。對於婦人的哀求,耶穌竟然“一言不答”,這是要試驗婦人的信心,看她會否輕易放棄;另一方面,這亦是訓練門徒的機會,察看他們如何應對。

在15:23-24記載了門徒與耶穌的對話,由於婦人不斷呼求,門徒求耶穌打發她走。究竟門徒是求主把她女兒醫好了結此事?還是只想耶穌吩咐這婦人離開,不要再作無謂的騷擾?學者在此有不同見解,但相信門徒對這婦人是感厭煩而不是憐憫的。耶穌的回答是拒絕了婦人的請求,婦人對主仍有信心嗎?仍相信主能幫助她嗎?想起平靜風浪的例子,門徒面對生命危難時,耶穌在睡覺,後來門徒抱怨將要喪命,最終耶穌拯救了他們,但指門徒是「小信」(8:26)。

結果婦人並未放棄,開始了第三段對話(15:25-26)。“婦人來拜他”顯示她的祈求更加懇切,她相信唯有主耶穌能幫助她。當時的猶太人常以自己為神的兒女,而稱外邦人為狗,耶穌故意用一般猶太人的語氣(可能是當時的彥語)來答覆她:“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要她面對猶太人和外邦人在信仰和文化上的差異,她要相信猶太信仰的獨一真神?還是留在希臘的多神文化中?

最終婦人開始了第四段對話(15:27-28),她明白,作為一個外族人,自己不能得到以色列人所得的恩典(所以她說「不錯」);她謙卑接受這個事實。但她到最後仍然相信主滿有恩典和憐憫,那怕只是“碎渣兒”,都足夠拯救她的女兒。結果耶穌稱讚婦人的“信心是大的”,並以神蹟「遙距」醫治了她的女兒。

  婦人信心的祈求:清楚對象、懇切、忍耐等候、相信神的主權恩典,是信徒學習的榜樣。另一方面,這經歷亦讓身為猶太人的門徒,看到主的恩典同樣臨到外邦人,打破猶太人與外邦人的隔膜,對他們將來要遵行「大使命」—— “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帶來重要的啟發。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