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1日

憑信看見

朱桂蓮宣教士 講

經文:民數記13:17-33

在我的人生中,每次往返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適逢當地的大事,如1982年香港起草基本法白皮書、1986年菲律賓總統倒台、1989年六四事件,目前更碰到香港不安的局勢。但無論政局如何動盪,信心永遠是信仰最重要的支柱,是對盼望的事有把握,對還沒看見的事很確定(來11:1)。今天以民數記十二探子的經文,以及個人的宣教經歷,跟大家分享信心的重要。

一、探子的第一種回應

摩西憑信心差派十二探子窺探迦南地,報信之時,其中十個探子都說不可前去。原因是他們看見迦南地有亞衲人的子孫,身材魁偉。相比之下,自己只是蚱蜢,是隨時被踏死的弱小一群。參考民數記十四章的記載,以色列人其實也全無把握,甚至想逃回埃及:「我們還不如死在埃及或曠野!耶和華為什麼把我們領到這裡來,讓我們死於刀下?」(民14:3)這種做逃兵的心態,成為我們信徒的鑑戒。有時,我們眼中只看見大問題,人的生命變得越來越小,甚至停滯(paralyzed)。

二、探子的第二種回應

相對十個探子的回報,迦勒的眼光卻截然不同。他認為迦南地雖有巨人,但必能攻取。他對同胞說:「你們不要背叛耶和華,也不要害怕那裏的人,他們不過是我們的獵物,他們已失去庇護。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民14:9) 在他眼中,迦南地從來不是象徵困難,而是耶和華的賜福,是流奶與蜜之地,充滿了甜美豐盛的葡萄、無花果等果蔬。我們看待事物也一樣,不要只看到世界的問題,也要看到耶和華的應許和同在,正如摩西四十年曠野漂流,憑堅定信心,始終看到上帝的應許。

三、個人宣教生命的信心印證

信心是一場比賽,於我而言,到外蒙古宣教就是一條漫長的信心跑道。在個人層面,言語溝通是一大障礙,記得剛到蒙古,連一句蒙古話都不懂,需要從頭再學。其次,蒙古氣候嚴寒,身體時有損傷,其後更面對親人離世,教人傷心非常。這些軟弱,一度令我很想離開蒙古。在蒙古的歷史與宗教層面,宣教更是困難重重。蒙古的原生宗教是喇嘛教和薩滿教,1990年當地連一間教會也沒有,全國連十個基督徒也沒有!但這麼困難的境況下,我們仍然見到神的應許,教會不斷興起,信徒不斷增長。自佈道工作開始,截至2017年,蒙古教會已有五百多間,且全由蒙古基督徒自行管理和發展。我們也在當地成立了第一所神學院,裝備神學生。這一切的恩典,全部是信心造就的。但願我們像哥林多後書所言,用信心的眼睛觀看那些永恆的事物,努力成為神手中合用的器皿。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