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0日

與神同行的人:以諾

林錦濤牧師 講

經文:創世記5:21-24;希伯來書11:5-6

今天想跟大家談論一個我國傳統忌諱的話題,就是「生與死」的問題。中國人認為「死」是不吉利、令人傷心的事,基督教卻相反,即使是新春培靈會,依然不斷談到死。以下我擬用以諾的一生談論生死問題,更藉此去評估、反觀我們的人生。

以諾是一個特別的人物,舊約創世記描述不多,只知道在他出生之前,他的先祖已經跟隨神,於以諾本身卻無獨特的記載。我們可以從數方面了解以諾與我們生命的關係:在壽命方面,比起同代人,以諾短命;比起現代人,以諾卻是高壽以終。以諾活了三百六十年,當中有三百年與主同行,即是將人生六分之五的時間交給上帝。反觀我們,能將人生六分之五的時間獻給上帝嗎?在人際關係方面,以諾也處理得很好,他生兒養女(v22),將自己的氣質傳給子女,使他們立志跟隨神。如今作父母的,也可以如此嗎?在面對死亡方面,最為重要。聖經的描述是「神將他取去」(v24),平平安安帶他走,這是一件多麼令人高興的事!今天仍有許多人擔心死亡的問題,擔心自己還未預備好,壓力頻增。然而,人固有一死,我們應該學會放下,重建自己的信心,坦然跨過恐懼。以諾能平平安安與神同行,要歸功於他的信心。

希伯來書講得很清楚,「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v6)「信心」是甚麼呢?滕近輝牧師把「信心」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得救的信心」,意謂人聽了福音後,心裏承認三位一體的神,並且相信耶穌基督的拯救,完完全全的倚靠祂。第二種是生活上經歷的信心。德國牧師潘霍華,就親眼目擊二戰中許多基督徒對神的離棄。當時希特勒掌政,抓了許多人進集中營,基督徒要是承認自己的身分,就不得釋放。許多人為了保命,紛紛拒認耶穌基督。潘霍華牧師很失望,不明白為何眾多基督徒口講一套,行出來又是另一套。所以他花了兩三年時間寫書,其中有一句很著名的教導:「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祂召他來為祂死。」今天,我們願意以聖靈為保惠師,並以基督的心為心,走這條看似艱難而其實充滿平安的路嗎?現在很多人禱告,總是把神當成搖錢樹、工人,開口閉口都是要求。有人自以為憑信心禱告,一旦未蒙應允,就不再相信上帝。其實,上帝是我們的父親,怎會不聽人的禱告?只是所求未必是神所願,或時候未到而已。信心不足,就容易產生這些問題。今天,我們都願意接受心靈的改造,像以諾般活出信心的表現嗎?

但願我們都從以諾的人生中審視自己的生命,學習放下生死的執着,用信心直奔美好前程。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