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內有八個神蹟(加上主耶穌基督復活最大的神蹟,總共是九個神蹟),約5:1-11是當中其中一個。在這神蹟中,主耶穌醫好了一個癱瘓了三十八年的癱子。我們從這神蹟中,學習如何效法主耶穌,並有憐憫人的行動。
主耶穌因着祂的憐憫及關愛,主耶穌醫好了一個癱瘓了三十八年的癱子。這個經歷三十八年病患的人,極有可能得不到任何人的憐憫及關愛,亦沒有人施予行動幫助他。不難想像這位病人是一位極其痛苦的人,但也得到主耶穌的醫治。這個神蹟發生的地方畢士大池,地方名子的意思是「憐憫之家」,相傳是一位富有人建的池子,當中有溫泉水流動,人能浸在泉水中得到幫助。在耶穌時代,畢士大池仍是人來人往的地方,有很多病人仍盼望得着醫治。在神蹟發生時,應是猶太人過住棚節的時候,所以人群更是熙來攘往。守節的人很多,大家的心情都很喜樂,甚至經過畢士大池,但是沒有人看到在畢士大池裏的病人,只有主耶穌、聽到這班病患人士的苦情,所以特意到畢士大池,並向這位病了三十八年詢問他是否要痊癒。對於這位病人,可能就算最終不能痊癒,但主耶穌的這一句慰問也是很重要。主耶穌對於這位病人的關心、慰問及最終對他施行醫治,完全出於主耶穌的主動及愛,使這位病人最終得以痊癒。
主耶穌的憐憫是主動的,是主動對人施出憐憫、愛、醫治,也因着祂的主動而病者得醫治。我們身旁有很多病了三十八年的病人,他們可能是我們的家人、朋友、同事或是鄰舍,我們對他們的回應是甚麼?視而不見,還是主動關心憐憫別人的需要?其次,主耶穌的憐憫不單主動,而是有行動。憐憫本身這個字已經含有愛人行動的意思。憐憫不是同情、可憐、施捨少許金錢等如此簡單,而是有行動的愛心,使著很多人得着幫助。我們須知愛心及憐憫不是停於口舌中,而是在行為及誠實上(約壹3:18)。最後,主耶穌的憐憫帶來醫治、安慰、叫人重新站立及被建立,就好像主耶穌醫好這位病了三十八年的病人。但願主耶穌的憐憫及行動,成為我們的效法及幫助,並立志成為一個主動憐憫別人、以行動愛別人的人,叫別人因着憐憫,得着主的醫治、安慰及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