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是主耶穌基督建立的。主升天以後,將福音的責任留給了教會。初期使徒將福音在耶路撒冷傳開,正如主所應許的:“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這“地極”就是“外邦”。保羅在大馬色路上被主選召後,向外邦人傳福音。安提阿教會選出他和巴拿巴,——兩位最具能力和恩賜牧者出外宣教,於是保羅有了第一次旅行佈道,隨後又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保羅去了腓立比、安提阿、以弗所等很多地方;除雅典外,各地教會都曾收到過保羅的書信,大部分都是保羅在監獄中完成的,只有少量是他在旅行佈道中抽空寫的。
革老丟年間,羅馬政權因見多人信主,就煩擾不安,下令將信徒趕離羅馬,去其他羅馬屬地居住(參2節)。當時哥林多是個繁榮富庶的城市,人口居冠,社會文化複雜,受異族世俗侵染最多,因此哥林多信徒的倫理生活出現了很多問題。
保羅來到哥林多,遇見亞居拉和他的妻子百基拉。這對與保羅同生共死的夫婦,除了第一次介紹外,在聖經其他各處提到他們名字時都寫作“百基拉、亞居拉”;將姊妹題名在前,說明百基拉愛主的熱心、品格及智慧都備受嘉讚,值得我們引為榜樣。保羅投奔百基拉、亞居拉夫婦,與他們同住,靠親手織帳棚來自養,因為在哥林多並沒有人關顧他的生活。最為富庶的哥林多教會竟然未曾奉養保羅,以至他說:“我虧負了別的教會,向他們取了工價來給你們效力,……總不至於累著你們”(林後11:8-9)。可見這位牧者的骨氣和他對哥林多教會的愛心了。
百基拉、亞居拉夫婦與保羅同行,直到保羅年老、殉道都沒有離開。今日的牧者實在也很需要教會肢體們的協助與同工。牧者全是靠賴眾弟兄姊妹和執事們打理繁多的事務,周到而妥帖地安排各項細節,才能更加得力地傳道,並集中精力,專心帶領教會前行。
我們也看見:保羅的呼召雖然是向外邦人傳福音,他卻仍然心繫血肉之親的同胞。保羅一到哥林多便去了猶太人的會堂講道,面對同胞的抗拒與譭謗,他雖然嚴嚴地責罵,卻口硬心軟,前腳出門,轉身又進入另一間會堂去向猶太人傳福音了。保羅的愛心多麼值得我們仿效!
因聽了保羅傳講福音,“管會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是否令你回想起全家信主的呂底亞和那名腓立比監獄的監卒呢?——初期教會常常是全家信主得救的,今日境況卻又如何呢?心繫中國的戴德生牧師,至今過世近200年了,他的第六代後人今日仍作牧師,並在醫療、社會福利、教育等方面竭力事奉,積極鋪開福音的道路。——對比戴德生牧師,當代信徒的父母仍然能夠成為子女的榜樣,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嗎?是否我們今日言行有失見證,以至阻礙了子女的歸信呢?這很值得我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