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的呼聲是教會拓展宣教時必然涉及的題目。保羅在第二次佈道旅行中見到馬其頓異象,要將福音傳往歐洲。在這次佈道前,保羅為割禮之事上到耶路撒冷,與教會長執們辯論,最終與他們取得共識,廢除了割禮(徒15:19-20)。隨即,保羅前往安提阿,去宣告會議決定,在那裏與當地教會建立了密切的關係。安提阿教會支持保羅第二次出外佈道,這時保羅卻因為馬可的緣故,與巴拿巴產生了分歧,兩人分道揚鑣;然而,神在這不順暢的事情上有美好的安排。分手以後,保羅在路司得揀選了提摩太作同工,提摩太後來成為他得力的助手和接班人,擔任起管理教會的工作。
保羅第二次出差佈道時,走到了每西亞的邊界,因聖靈禁止他前往庇推尼,他便去了特羅亞,在那裏,保羅看見一個異象:一個馬其頓人呼求他過到馬其頓去傳福音。神非常清楚地帶領著保羅的腳步,同樣,神也透過異象預備彼得去接待尼哥流,使彼得明白神對外幫人的心意。在舊約時代,神常常差派他的使者和先知向人們傳遞心意,今天,神帶領一個人去某個地方傳福音,也會親自在他心中放下感動。
“非洲之父”李文斯敦(David Livingstone)因著對未得之民的負擔,無畏食人族與瘧病的威脅去了非洲,因著李文斯敦和其他宣教士們擺上生命,今天非洲人得見福音的曙光;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因對異教傳統根深蒂固的印度抱持異象,而不顧教會前輩的反對,投身印度去開荒宣教……當年,我聽到宣教士分享中國的需要,便決心到中國宣教。但當時大陸並未開放,我便留在香港服事。我們在香港開辦幼稚園,因為學前教育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也能改變整個家庭。我們因為對青年人的負擔,又購址建立了Yes Centre,希望透過多元的途徑來接觸年輕人,向他們傳講福音。
其實,中國的福音之門直到今天也未開放,而我們卻已經在國內開展了工作。我們在廈門的幼稚園最近被選為省一級學校,有人以為是辦學團體多麼財宏勢大,其實我們不過是見證了神對我們的憐憫。
我們在逆境中常常難以看到福音的機遇,但願意我們都做一個對福音有負擔的人。但願我們一同順服神的帶領,不斷思想、禱告、等候,我們便會愈做異象愈清楚,愈做愈有祝福,會更加明白神的帶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