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0日

你仍有夢嗎?

黎志宏先生 講

經文:詩篇第一百二十六篇1至6節

這段經文的背景,提及到以色列人的國家滅亡,人民都有著重歸故土的同一夢想,等了70年這個夢想終可實現。 當這個夢想實現時,詩人形容以色列人好像做夢的人,經過多年的眼淚、付出代價及犧牲後,終於可以重歸故土,叫他們能滿口喜笑、滿舌歡呼,甚至連外邦人也能聽見他們的歡笑聲,親口說耶和華為以色列人行了大事。

我們在屬靈上有沒有夢想,是我們想實現的呢? 我們教會有很好的資源及配套,但禮堂卻坐不滿人,究竟我們有否夢想過教會能坐滿人,甚至要開兩堂崇拜呢? 我們有否夢想過基督少年軍的良好發展? 青少年人對主及教會的委身及投入? 在崇拜中介紹新朋友要用不少於5分鐘的時間? 無論如何,只要我們仍然有夢想,這些事總會實現,因為這些事是可以實現的夢。

在詩126:4,詩人轉而向神祈禱,希望神能使被擄的人歸回,叫南地的河水復流 – 當時不是每個以色列人都願意回耶路撒冷,反之選擇生活在外邦,希望安然度日,回耶城的人就變得稀少。 詩人希望所有以色列人都回歸故土,重建耶路撒冷,叫神得著榮耀,聖城能重拾昔日的光采,就好像南地的河水重新流過乾旱的河床一樣,叫河得著滋潤而重新孕育著生命力。 詩人所關注的,是以色列人是否能看到叫神得著榮耀,聖城能重拾昔日的光采的異象及夢想,因而甘願回到聖城事奉神。

今天教會的復興與否,很視乎我們眾肢體是否對於教會的異象及方向,有著同一個夢想。 我們看到的是,我們很積極參與各種佈道活動、聚會、佈道隊,並積極邀請未信者赴會及有信主的機會,可見我們仍然有夢,看重教會的復興。 但我們須知的,教會不是要一條小溪,而是要一條又大又闊的江河,讓更多人認識及相信主。

在詩126:5-6,詩人提到夢想是要付上代價 – 當時耶路撒冷其實是處於頹垣敗瓦、百廢待興的階段,以色列人回去是要以辛苦的汗水及眼淚去重建聖殿、城牆、城市以及自己的屬靈生命。 同樣,我們做事及事奉是一定辛苦,並沒有任何不勞而獲的事,但絕對不會有勞而不獲的事。 要歡呼收割,必須流淚撒種 – 耶穌也不是安坐命聖殿中教訓人,而是走遍各城各鄉去傳福音、治病、趕鬼等,最終還要在十字架上犧牲自己去成就救恩。我們須有好像農夫的心態及心志,雖然耕種是充滿汗水及眼淚,但必定有回報。

我們或許在過去有付出過,但沒有我們所想的回報,所以我們選擇把事奉放下來,或是習以為常過我們信仰的生活,久而久之我們便學會了放棄事奉、信仰、上帝甚至自己。本來我們對信仰及事奉的冷淡,理應叫天父很失望,但是天父卻對我們從不失望,反之對我們仍有祂的心意、心願及祈望,叫我們能好好與祂分享及實現夢想。

就讓我們對屬靈的事繼續有著夢想,甘心面對及承受種種困難,讓神真正叫夢想實現,好像詩126中說到我們能滿口喜笑、滿舌歡呼,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