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7日

在世寄居

梁慧碧姑娘 講

經文:詩篇第一一九篇19至20節

119:17-18,詩人對人生的體會,就是生存確實有難度,生命無常。詩人一方面向神祈求讓他可以存活,同時亦去追求遵行神的話,以致讓他可以活得對。

緊接下文v19-20. 詩人再分享生活另一個體驗,就是在世寄居,到底這體會是一個怎麼的一回事?對詩人和我們帶來甚麼影響?

第一方面思想「異地寄居」:創15:13及出2:22早已有寄居的詞語出現,以色列人對寄居的表達即指自己到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地方居住,就是「寄居」。神給以色列人有一個賜地的應許,所以以色列人認為作寄居者,包含未可以在神應許地上來安居,也未可以享受神所賜的福祉。第二方面的觀念:創47:8-9及代29:15以色列人遵敬先祖雅各,他對人生的體會是慨歎短暫;以色列人推祟備至的偉大君王大衛,神宣稱他是合神心意的人,但大衛宣告自己在世日子,如影兒、客旅、寄居,不得長久。寄居的人生觀是過客及旅客。

每個人的際遇不同,有些人困難艱苦,有些人順暢甜美,卻沒有人能在世界植根長住,就算是有成就的、百歲的人,都有離開的一日。事實上,在一個不能植根的世界,人應如何自處呢?既然人有一日會離開,生活應是積極無限進取,或有所保留,離開後會怎樣呢?有沒有永恆歸宿呢?如何作一個寄居者,是一個智慧的尋求,是深奧的尋索。你同意嗎?

19節詩人的感受是在地上寄居的,他沒有描述及提到寄居者的心情及情懷,而是詩人表達一種渴求,對神話語的渴求。「隱瞞」不是指不給真相揭露,而是譯作不好讓我看不見,不要收藏。20節顯示詩人與神關係密切,甚至是愛慕神話的發燒友,「心碎」指詩人整個人心靈時刻渴慕神的話,神的話是詩人最大的愛慕,他願付上心思和精神。

神的話與在世寄居有何關係?寄居者似駕車的人,神的話是地圖或衛星導航,指示方向和路途。神的話好似寄居者置身在陌生地方的生活藍圖,指引其方向及需要。當詩人感受到自己是寄居者便尋求神的話,沒有交待特別原因。詩人的人生,由少年至入世越深至人生越有體驗,就越發覺需要著意尋求神的話,因生活越吃力吃重,越是發現神的話可以承載得起越吃力吃重的人生,神話語是完備是智慧,所以面對神的話不用設定用途和方案,只需要是在神的話有所看見。

我們身處處境是矛盾、複雜和混亂,不知自己需要甚麼?自己也不清楚,不能解明、解釋自己的處境、感受和需要;當不知道怎樣時,應返回神的話,打開神的話就可以看到自己的狀況和署光,因為神明白我們的需要。神的話成為我們第一線的探索, 我們與神的話有單純深厚的關係;如:口渴要渴水、飢餓要食物,心煩意亂要找分享傾訴的人。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