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五旬節聖靈降臨後,眾人都因看到使徒所行的神蹟奇事及背後聖靈的大能,而顯得懼怕和驚奇(二:43)。使徒本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如今靠著聖靈的大能,以不同的方言向他們講道,向他們證明耶穌是基督;他們覺得扎心,並詢問使徒該怎樣行(二:37)。當時,有三千人信主,聽從使徒的教訓,一同悔改及受洗。這是初期教會的開始。
從第二章44至47節,我們可以看到初期教會的生活模式,這些也是我們今天教會應有的生活模式:
1. 有道可聽-當時使徒的教訓主要是傳講耶穌基督的救恩;使徒的教訓也成為初期教會以至今日我們作為信徒的根基。我們不能不傳講神的道。
2. 有人數的記錄,有管理-初期教會有記錄受洗人數(三千人),顯示他們很著緊每個信主的人的情況。同樣,教會需要有整全的信徒檔案記錄,不是為了監察信徒,而是為了更佳的管理和更有效的造就我們。
3. 有紀律,遵守教訓-初期教會成立的時候,使徒的教訓成為權威,眾人都恆心遵守(二:42)。今天的後現代主義主張不守規矩,我們作為神子民的,卻更應當遵守神的話。
4. 凡物公用,將所需的分給各人(二:44-45)-初期教會的信徒,選擇相信耶穌是要冒著生命危險,以及來自家族和政府的逼害等。他們加入教會時,因看到肢體間的貧乏,所以願意賣了田產家業,互補不足,供應各人所需。今天我們可能不必變賣田產家業,但我們所需學習的,是初期教會信徒的彼此關心,相愛及犧牲;他們彼此相助的美德及善行,是我們今天需要學習行出來的。
5. 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裏和家中擘餅,存誠實的心用飯(二:46)-今天我們有分團,分家的系統,大可以一同用飯,分享,彼此關心及為肢體代禱。
6. 讚美,見證神 (二:47)-初期教會的信徒放膽及樂意見證他們因得著救恩而得生命上的改變。今天,我們同樣需要學習放膽作見證,叫眾人能夠信主,得著救恩。